造价职业病特征

1. 长相上:

肤色可能偏白,但气色往往不太好,透着点熬夜后的菜色或长期空调房的干燥。黑眼圈是勋章,眼袋是年轮。眼镜是本体,鼻梁上常有两道浅浅的压痕。头发?茂密程度和项目紧急程度成反比。脸和脖子、手臂的颜色可能分层?不存在的,都统一在日光灯/台灯下。
敲键盘的手指灵活度一流,但指关节、手腕可能因为长期握鼠标、敲键盘而隐隐作痛,甚至有点鼠标手的趋势。坐久了,腰和脖子才是重灾区,时不时就得“咔吧”活动一下。

2. 穿着上:

日常办公主打一个“坐着舒服”。只要不是重要会议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毕竟一坐就是一天,紧身衣、高跟鞋那是给自己上刑。
总会备着一两套能撑场面的“战袍”用于见甲方爸爸、汇报或者公司年会。平时?束之高阁,落灰是它们的常态。衣服上最多的污渍可能是咖啡渍、外卖油点子或者不小心蹭到的打印墨。

3. 言语上:

开口闭口“清单”、“定额”、“综合单价”、“签证”、“暂估价”、“成本优化”、“风险费”、“下浮几个点”。对合同条款、计价规范、政策文件的敏感度远超明星八卦。
平时跟同事、合作方沟通可能还算温和,但一旦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或者面对不讲理的甲方/分包、或者软件突然崩溃/图纸版本混乱……问候语和某些器官名词也可能脱口而出,压力山大的宣泄。电话里语气切换自如:对甲方爸爸如春风般温暖,对某些扯皮单位可能瞬间凛冬将至。

4. 身体上:

长期伏案+加班+压力+外卖/食堂重油盐+靠咖啡/浓茶续命,身体报警是常态。
视力下降、干眼症是标配,鼠标手是职业病,胃病、过劳肥/消瘦(压力导致代谢紊乱) 二选一或兼有。体检报告上脂肪肝、血脂异常、甲状腺结节等也是高频词。健身房?办了卡就是去过了!

5. 思想上:

曾经可能觉得造价就是算量套价,严谨精确就行。干久了才发现,这活儿七分在技术,三分在沟通,九十分在扯皮和平衡。 深刻理解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以及“理论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。清单量能算准,人心算不准;成本能优化,甲方的奇葩要求优化不了。
对数字和细节有种近乎病态的敏感,看到图纸、合同、报价单就下意识地找错、找漏洞、找风险点。生活中买东西算单价、看账单对明细都是职业习惯。
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看见一栋楼,脑子里自动拆解成混凝土方量、钢筋吨位、模板平米、综合单价和总造价。看到新闻里的大项目第一反应是“这投资额怎么批下来的?水分多大?”。逐渐接受一个现实:在夹缝中求生存,在规范中找弹性,在妥协中保底线。
从“我要算得绝对准”到“在合理范围内能说得过去就行”,这是一种被现实打磨后的“通透”或“无奈”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